六七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六七看书 > 帝国废墟 > 第十三章 少帅的高光时刻(下)

第十三章 少帅的高光时刻(下) (第2/2页)

众位将军在射击场上一同实操,用冲锋枪和榴弹枪打了无数的子弹和榴弹,才尽兴罢手,恋恋不舍地把枪还给了士兵们。众人转而纷纷请求少帅,要高价购买一些新枪,特别是那种榴弹枪,以便今后能按照副总司令的命令,歼灭顽敌。张学良呵呵笑着,推说是生产不易,自己的东北军才开始试装,数量仅有1、200支,大家求购的事,只能推迟到以后再说了。至于其他的已经量产的步枪、机枪,东北兵工厂愿意敞开供应大家,量大还能价格从优哦!

大家越是遗憾,张学良心里就越高兴,觉得自己这个副总司令也是名至实归,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坐上的。今天的这几种新武器,就把这几个军头震住了,倘若今后,那个南美洲的归国华人再给自己造一些另外的新奇武器了,自己还怕什么石友三这样的土包子跟自己翻脸。

张学良甚至都忘了寻思刚才刘多荃为什么事情发窘了,他带着这帮子友军领导,前呼后拥地回城赴宴去了。刘多荃这才有了一种逃过一劫庆幸感,他也拿过来一支波波杀,自己在靶场上打了几百发子弹,几十颗榴弹,这才过足了瘾,真正明白了这几种新武器的妙处。只要装备了足够的新式武器,以他卫队旅的训练水平,漫说是关内的各路军阀不放在眼里,就是关外的关东军,他也敢对战一番,他心里不服日本人可是很久了。

晚宴结束后,张学良回到了顺承王府,在夫人的伺候下换上了家居睡服,这才拿起秘书放在桌上的几叠名刺翻看着。来宾就如他希望的那样,都是各地的名流显宦,专程来北平给他捧场,让他这个爱出风头的公子哥觉得,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他高兴的了。年纪轻轻就登临高位,把半个中国掌控在手中,人生如此,夫复何求啊!

他快乐地想着这些就要来临的光荣场面,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来,直到翻见到冯庸的名刺。

冯庸的名刺只是一种常用的式样,封皮是冯庸自己亲笔写的“东北冯庸大学冯庸敬致”。看到发小熟悉的笔迹,他发出来会心的笑容,在他张汉卿的心底里,朋友是他最柔软的一块,可以和自己的家庭摆到同样的地方。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,少了管束的他就是在和几个发小的疯闹中长大,也靠这些发小和朋友,他建立了在军中自己的势力,天生就讲义气的他,一直把朋友看得很重。这一点绝不像他的结拜兄长蒋介石,该牺牲朋友兄弟的时候,绝不手软。所以才会在历史上出现,他害怕杨虎城背着他对老蒋做出不利的举动,为了老将的安全,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,结果出了反被老蒋拘押半辈子这样的悲剧。

名刺里还夹着一张便签,冯庸居然也附弄风雅写了短句,只是写的有些不合时宜,有些败兴,什么“兴起当虑兴尽时,莫把杭州作汴京。”

用典不合,他直接给冯庸下了断语。

自己不是还握有东北,以此为本,争霸天下吗,怎么会像南宋那样,入关来偏安呐!这个冯庸,这张嘴变得和那些讨厌的酸秀才一样,语不惊人不作休啊!

但等到他看到冯庸留下的“有东北急务相告,盼急晤谈”时,心里有一种不详的感觉,他甚至立刻生出了马上给冯庸打电话的想法,但转念一想,觉得什么事情能比得上这几天的事情,想多了徒自影响自己的心情。

张学良就是这样一个人,从不愿带着问题入睡,不是说他在睡前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的,而是他根部不再想这些问题,而是把它们放在一边,不再考虑。以往,很多人是为他活着的,为他出谋划策,为他排忧解难,很多时候,他一觉醒来,昨天的问题别人已经为他解决。他就在这样依赖父辈,依赖朋友下属的习惯中长大,渐渐成了他此生最大的性格弱点——做事不专注,缺乏毅力和坚持。当然这也是他能活过百岁的原因,从不拿烦心事锁困自己,宽心待己,不长寿才怪呢!

为了保持最近自己高兴的心情,他决定不急着和冯庸见面,免得有什么事情扫了自己的兴。见面最好能推迟到典礼以后,反正典礼定在三天后,只推迟三天,想来冯庸是不会生气的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