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七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六七看书 > 大明的骄傲 > 第二十七章 论信仰的必要

第二十七章 论信仰的必要 (第2/2页)

顾言羞涩的笑了笑:“能不能求你老人家写几个字,就四个字就行,只要你老人家写了,我绝对把这事儿给办得好好的。”

“哦!”朱棣好奇道:“哪四个字。”

“天作之合!”

朱棣看着大灯,哑然发笑:“也罢,你心里有了牵挂,很好,郑和拿绢和笔墨来。”

大帝真的提笔就写了四个字,落款:朱棣于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赠书于学生顾言与顾茹氏凝。

顾言看着落款,认认真真地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,这个恩情太大了。

朱棣觉得好笑,打趣道:“你给炽儿说当大官就是为了不给别人磕头,今儿,怎么了?腿软了?”

顾言抬起头,眼眶红红的:“有些人的恩情一辈子都还不完。”

“啧啧!”朱棣哈哈大笑:“嘴巴还是那么硬,有的人,啧啧,我成了有的人……滚吧,早些把亲定了,也早些把心收了,不然老是你一个独苗不敢把你往死里用。”

见顾言离开,朱棣看了一眼茹瑺,笑道:“这是一个有良心的,你的女儿嫁过去亏不了。”

茹瑺和茹田氏赶紧跪在地上,茹瑺笑道:“此事还是得多谢谢皇后娘娘和陛下,不然我那女儿咋能找得到如此好的一个人。”

“得了,心里偷着乐就行。对了,对佛门做大之事你如何看?”

茹瑺想了想:“这些年不是西风压倒东风,就是东风压倒西风,臣的意思是设立一名监察御史,对佛道两门进行闻风奏事儿,以此来纠察规避不正之风。”

“心里头可有人选?”

茹瑺摇了摇头,他心里倒是有几个人可选,但都是属于建文旧臣,这事儿做好了那是应有之义,做不好容易被牵连,他立刻回道:“臣一时间倒是没有想出谁合适?”

“顾佐顾礼卿可有印象?曹国公说此人是干练之才,你觉得呢?”

茹瑺想了一下回道:“洪武三十三年的三甲进士,在七十人排名不前,只排到六十四名。

当时臣也和此人聊过,颇有才学,可惜脾气不好,说话难听,不甚讨人喜欢,如今他父亲才去世不久,正在守孝。

臣算了一下,他马上就要居丧满二十七个月了,按照规定要脱下丧服来吏部报到,等到朝廷的第二次任命。”

(ps,没胡说,《大明会典》有写,明朝丁忧算是特殊些。)

朱棣笑了笑:“顾佐祖籍隶应天府句容县,他祖上和顾怀祖上有些关联,说来好笑,顾佐祖上跟顾言父亲顾怀同宗。

这样吧,你一会儿去吏部一趟,顾佐如果准时报到就让他担任御史一职吧!”

茹瑺应下,他决定回去后要好好捋一捋这里的关系,想一想陛下这么安排的深意。

“陛下如果没有别的安排臣就去做这事儿?”

朱棣点了点头:“去吧。对了,按理顾言也在守孝期,你女儿和他的婚事往后推三年,没意见吧!”

茹瑺笑着回道:“孩子大些再结婚更好,陛下不说,这事我也是要去和顾家老夫人商量的,孝道是为人之道,这个不能错。”

见茹瑺和茹田氏起身离开,徐皇后拿出一个簪子放到茹田氏手里:“送给那孩子了,就当我为我那淘气的弟子尽一份力吧!”

茹田氏拜谢,泣不成声。

走在回家的路上,茹田氏好奇道:“老爷,不是说丁忧三年乃孝道,刚听陛下的意思是其中还有回旋的余地?”

茹瑺拉上轿子的帘子,回道:“官员也是人,出于生计和仕途的考虑,绝大多数官员在居丧期满后,都会迫不及待地赶赴京城,积极谋求重返官场。

但是你到了吏部报到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官复原职。

有关系的,如顾佐这样的来了就能走马上任,没关系的,也就是运气不好的,可能需要等好几年。从朝廷到地方,基本上每个衙署都是固定的,官位十分有限,不能你一来就立刻安插上。”

茹田氏好奇道:“那要是等了几年都没有安插上的呢?”

茹瑺冷笑道:“和那些新科进士一样,都坐在冷板凳上成候补官员,等待衙署啥时候缺人,他们在啥时候上,久等无位,再度进入审核,不合格的直接为庶人。

年轻的还好,年纪大的,读了一辈子书的,最后还是回到起点咯。”

茹田氏拍了拍胸口:“还好我们家姑爷年轻还是侯爷,真要把女儿许配了那些建文进士,这一辈子不苦也很难受。”

茹瑺闻言露出满意的笑容:“他们怎么配和顾言比,娘娘都说这孩子是他弟子,你想想皇后和陛下都喜欢这孩子,大闹天界寺屁事没有。

虽说陛下也在试探佛门的反应,也有陛下的算计,但我看来陛下对顾言还是宠溺得不行。

回去后把那几个字裱起来挂大厅,过几日定亲择日,亲朋好友一来,看着也好看不是?”

茹田氏懂了自家老爷的心思,轻轻地笑了笑,然后不自觉地把头靠在茹瑺的肩膀上:

“旧臣旧人,可算要慢慢把自己从泥坑里拉出来咯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