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七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六七看书 > 皋兰山下 > 第四十三章 时尚

第四十三章 时尚 (第2/2页)

方生忙向岳教谕施礼:孩子们连日读书有些疲倦,学生带他们出来散散心,也顺便了解一下兰州风物,给他们讲讲本地的人文地理。

岳教谕怒道:胡闹,身为学校老师怎能如此自由散漫,读圣贤书时应当满心欢喜,怎么可能疲倦,这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,不好好琢磨如何严谨训导,却带着学生了解什么风物,岂不知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,这才是学校应有的风气。

董秀才附和道:就是,头悬梁锥刺骨才是学习应有的态度。

方生无法和这两位交流,施了个礼,带着孩子们离开。

岳教谕看着方生背影恨铁不成钢,叹道:脑瓜子是聪明,只可惜不走正途。

董秀才道:是啊,他一人走歪不打紧,这么多孩子都让他给耽误了,就真可惜了。

岳教谕对得意门徒的高见深以为然,问他:你想不想当训导。

董秀才喜道:当然愿意啊,学生求之不得。

岳教谕点点头:先去你家,明天我和许知县聊聊。

有岳教谕在,董秀才自然安全进了家门,岳教谕将两口子训斥了一顿:你们现在是有身份的一家,和睦相处才是正道,说话做事要有分寸,不要让那些无知愚民看笑话,丢了读书人的脸面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岳教谕去和许知县商量。

许知县慢条斯理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,不说话。

岳教谕有些不满:有什么问题吗,知县怎么这个态度。

许知县放下茶杯,盯着他:姓董的是个死脑筋你不知道吗,招进学堂,万一有些事情他想不通,你考虑过后果没,会出大事的。

岳教谕这才明白是自己考虑不周全,心中一惊,慌忙告罪离开。

董秀才自此对许知县恨之入骨。

这一日,方生又带着孩子们来城里逛,今天的主题是城隍庙,一边带学生们游览,一边讲城隍爷纪信的生平事迹。

正讲到纪信假扮刘邦被项羽擒获,外面大街上人声嘈杂,有人高喊:放开我,我是好人,该抓的是他们,别让贼人跑了。

声音很熟悉,出门就看到官兵押着一名壮汉从门口路过,那壮汉很不情愿,高声叫骂,却是马三。

方生穿过人群挤到跟前,大喊了一声。

马三看见他,忙往这边冲:兄弟救我,不、不,先别管我,快去抓凶手。

话音未落,旁边一名士兵举起刀鞘照头上就是一下,马三登时晕过去,士兵们拖着往前走。

方生气急:你们凭什么打他。

领头的军官正要发火,见是方生,自不敢造次,忙行礼:先生,这位凶犯您可认识。

方生急道:这是我朋友,你们为什么抓他。

那军官道:我们还以为是土匪呢,不过您这位朋友胆子够大,大白天在城门口就敢拦路抢劫,殴打官商。

方生明白怎么回事了,马三肯定是找到仇人。忙解释:军爷,你们抓错人了,他是好人,他想抓的才是坏人。

军官笑道:先生,您说笑了,本官刚才亲眼看到他行的凶,人家商队安安份份的走路,并没招惹他。

方生忙道:他是在找杀父仇人,前几年阿干里的里长被害的事情你知道不,这条汉子就是那个里长的儿子,商队去哪了,凶手肯定在里面,你先放了马三,我们赶快去抓人。

放人这个军官自是没那个权力,抓人却是非常乐意,商队都有钱,可以狠捞一把。点了几名士兵,就向西门跑去。

方生跟着跑了几步,想起学生还在城隍庙,又折回去,孩子们正在等老师回来继续讲故事,都围过来问:先生,城隍爷有没有把坏人打跑。

方生哪有心情说这个,把孩子们聚拢起来:老师现在要去抓个坏人,先带大家去县学,你们一定要听话,一会我就过来接大家。

孩子们一听要抓坏人,都很兴奋,叫嚷着要一起去。

方生劝阻了半天才作罢,县学离得不远,一到学校便将孩子们托付给岳教谕,已经顾不上岳教谕的脸拉的二尺长,方生撒腿就跑。

还没跑到西门,就碰到军官带着商队回来,军官不等方生问,说道:幸好先生说的及时,他们已经过了镇远桥,紧赶慢赶才撵上。

方生欣喜万分,马三的杀父之仇终于有眉目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